第一百七十二章 十二道诏书

郭妍 / 著投票加入书签

歪歪文学 www.yywx.net,最快更新送君千里不须别最新章节!

    青晴一阵饕餮完毕。

    地上绑着她的那条绳子还在。那小丫头上来说:“姑娘,不早了,晚上你还去那边休息。”

    “那边是哪边?”

    “就是你洗澡的那间。”

    青晴心里一紧,心道:“那不是宗弼的房间吗?”便问道:“宗弼呢?他在哪里?”

    小丫头从来没听谁敢这么直呼其名,就算是首相宗干大人也不会如此称呼。但小丫头仍是谦卑地答道:“爷在西首上房里,姑娘住的地方是爷的书房。”

    当晚,青晴就住到宗弼的书房里。原来大帐幔的后面另成一间,是三面大书架,摆满了书,有金文的,有汉文的。各占一半。什么《论语》《孟子》《春秋》《道德经》《孙子兵法》《史记》等典集应有尽有,不知是真有其学,还是充充样子。

    他汉语那么好,应该是有汉语老师的。青晴随便翻看了几本。

    近几日宗弼找人在秘谋些什么,就看从他的客堂里就走出两个人,拿着一卷象是诏书的东西,骑马走了。这边宗弼仍是与岳飞对敌。但从每天的消息看,他显然是抵挡不住岳飞的进攻。

    几天过去,岳飞仍是在不断攻城略地,金熙宗也是大加催促,你立了军令状,可是看不到一点效果,难道是要施实军令状吗?

    宗弼被诸多压力压着,就有些焦躁,晚上回来大骂:“赵构那个狗东西,还不下旨。他的皇帝真是不想做了。”

    于是又派人前去,下最后通牒。第三日,岳飞便收到“班师”诏书。宗弼这边早探听岳飞收到诏书,就假装佯攻。以等岳飞退兵。可是岳飞根本没有退兵的意思,反而进攻更加地变本加厉。

    宗弼在战场上大骂:“岳飞,听闻你们的皇帝下诣,让你撤兵,你还敢前来?当真是不把王法放到眼里了?”

    岳飞亦喝道:“不把你们赶回去,我怎能撤兵。”一声呼喝,两边的千军万马就厮杀在一处。宗弼与岳飞再次斗到一起,岳飞红着眼睛道:“宗弼,晴儿呢,我们两国交兵。不关女人的事。你趁早把她放了。”

    宗弼听了心中得意。笑道:“也终于有你在乎的东西落到我的手里。你说我会不会放她?”

    “岳飞你聪明反被聪明误,若不是你有此一问,没准我还真就放了她。”

    岳飞挺枪刺向他胁下刺去。喝道:“你信不信我踏破你们中都。”

    宗弼狞笑道:“恐怕你想得容易,岳飞,你记住,你的日子不多了。”

    岳飞挑破他的铠甲,笑道:“我看你的日子也是不多了。今日就交代了如何。”

    两人使出一生的本事,拼命厮杀,时间一长,宗弼当然就落了下风,他怎么敌得住,越来越精妙的岳家枪呢?他的灵蛇剑法虽然比先前进步许多。但跟岳家枪比,仍是逊了一层。

    宗弼不甘被制,伺机拨马便走。岳飞紧追。宗弼拈弓搭箭,一枝暗箭就射了过来。被岳飞躲过。岳飞喝道:‘宗弼,你听着,我岳家军直捣黄龙,势在必行。”

    回到营中,宗弼气愤难休,同时又有不安,他居然连他们皇帝的圣旨都不听了,如果他坚持不撤,那麻烦就大了。被岳飞又攻下一城。第二日岳飞仍是出战。他不知道岳飞这时已经给朝庭递了《乞止班师诏奏》,他在诏章上说:“金虏重兵尽聚东京,况今豪杰向风,士卒用命,天时人事,强弱已见,”并一再表明“功及垂成,时不再来,机难轻失。”意思是金人重兵聚于东京,各地义军也在配合官兵做战,士卒英勇,无论天时,人事,敌弱我强的局面已经形成,大功即将告成,机不可失,失不再来。

    宋高宗一看他的奏表,先就扔到一旁,朱笔玉批又是一道金字牌快递,大声道:“给我火速送达岳飞手中。”

    岳飞收到“班师”诏书痛心疾首。此番节节胜利,军心大盛,敌人露怯,正是一鼓作气,直捣黄龙的好机会。出来打仗最好紧的是无后顾之忧。自己的《企止班师奏表》不但没起到效果,而且又招来了金字牌递。岳飞放在一边。战事如火,一旦点燃,怎能说熄就熄。皇上不懂前方战事。何况,她还在宗弼手中。

    五天内岳飞接到七道金字牌递,让他火速撤兵。岳飞郁结难捱,幽愤非常,不禁英雄气短,夜晚,他站在窗前,看那下弦月,飘忽的乌云,长须已然垂胸,身上沾着战场上的泥土尘埃,鲜血,不换,也不擦却,仰望长天,忽然涌现李太白的一首诗:白发三千丈,缘愁似个长。不知明镜里,何处得秋霜。

    心里吟完这首诗,无比落寞寂寥,风风火火的雄心,此时不能不歇下,透过营寨的火把,远方还有一个人影,那个人,是他的红颜知己。她能料到今天的北伐,不知她料没料得到,现在的半途而废。

    他的眼眸中星火又起,兵不能撤。

    第二日天不亮,大军又起,砍杀如狂。宗弼已经是首尾不能相顾,焦头烂额,苦苦支撑,听说他连收七道班师诏,但仍是毅然不撤,心里除了痛恨,还有佩服。

    宗弼喝道:“岳飞胳膊拧不过大腿,到时候你孤军深入,后方无援,你的死期也就到了。我不明白你为何如此执着。”

    岳飞在马上亦喝道:“让我退兵不难,把晴儿交出来。”

    宗弼笑道:“原来你不遵诏令是为了她?那我偏不放她,我看你能打到几时。”

    “只要我有一口气在。”

    “好,那我宗弼也不是孬种,我便舍命陪君子。”

    两军交兵。宗弼虽然性命无忧,可又是再失一城。岳飞自从收到诏书又攻下三座城池,他如此不舍退兵,就是期待皇上能收回成命。再次也是他不能就此抛下青晴。

    可是岳飞想错了。就在他收到七道诏书之后的第三天,接连又收到了五道诏书。前后已是十二道诏书。而且他收到消息,张俊,韩世忠等将领也都退兵班师回朝。

    岳飞扼腕叹息,他望着茫茫北原,似乎一瞬间就老了许多,这正是应了宗弼的那句话,如果他再不撤兵,到时孤军深入,无有支援。那最后就是死路。况且十二道诏书非同儿戏。抗诣之罪。是肯定要落实的,如果不撤兵,那就是谋逆之罪了。将士们北伐中原。流了那么多的血,那么多的人丧命,大功在即,却不得不放弃。

    出师未捷身先死,长使英雄泪满襟,虽然用在他身上并不合适,他没有那么悲剧,可是此身虽未死,心却已如灰烬,茫茫原野之上。仿佛只有他一人矗立。回顾将士们,才知道并不是自己,还有他们。

    岳飞仰天长叹,不得不做撤兵的准备。他心中默念,晴儿,我不会就此不管你的。

    宗弼知道岳飞连续收到十二道诏书,仍不闻撤退的消息,他不知道岳飞的底线在哪里。十二道诏书,和二十道有何区别,岳飞在他心中已不仅仅是对手了,他在他心中又上升了一个高度。如果有战神一说,那么是不是就是岳飞这样。

    对岳飞已经不能指望他听命于诏书,也不能按常理度之。岳飞要撤兵,他的部队分散洛阳,郑州,中牟,颍昌等处,这些分散的部队要归结一处,方能全线撤退。我方一动敌方一知,必狠命追击,到时候就是重大损失,所谓进兵容易撤兵难。就是如此。

    所以岳飞就采取了一个策略,让敌人觉察不到,那就是以进为退。最后一次向开封发启佯攻,给其它部队赢取撤退时间。

    宗弼既然是不知道岳飞的底线在哪里,自然猜不到他的意图。他得知岳飞要进攻开封,所以就布下重兵,静候岳飞入网。

    岳飞佯攻离开封四十五里的朱仙镇,但与镇守朱仙镇的金兵一接触,金兵便撤回开封,想诱岳飞深入开封,从而进行围剿。但岳飞佯攻转移金军注意力的目的已经达成,又怎会深入敌阵。

    所以其他岳飞军的撤退并没有引起金军的注意。直到听说,岳飞弃了颍昌,宗弼才恍然大悟,再发兵追之已经不及。或许也是怕岳飞布下伏兵。所以也就此做罢。

    岳飞大军一撤,宗弼总算松了口气。看来那十二道诏书也是管用的。

    青晴虽然暂时使不上武功,但所幸,宗弼并没有禁她的足,她进出自由,不过是有人跟随。宗弼府中所有人都说金语,唯有那个最小丫头懂汉语。青晴便经常跟她聊天。原来她是汉人,七岁时与父母失散,被一金人家庭抚养,她的养父母都是宗弼府中家仆。她今年十三岁,所以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了宗弼的丫环。

    对于她的亲生父母,她虽然有印象,但已经模糊,记不清了。听青晴说汉语,她印在脑海里的母语也就复苏了。当时宗弼正忙于前方交战,对于家中事无心照管,青晴觉得这是个好机会。她来此的目的不正是找那个象岳飞之人吗。

    眼前只有这个小丫头懂得汉语,所以只能跟她交流。但如何问她呢?她毕竟知事甚少。晚间在房中来回踱步想办法。翻了几页书,写了两个字,又从书房中绕出来,回到卧室看一回宋徽宗的花鸟图。她凝神苦思时,眼前一亮,忽然想到个主意。可以把岳飞的肖像画出来呀。

    复又回到书房,剪亮烛花,铺纸研墨,提起笔来,秀眉轻锁,这又是踌躇,穿越之前,一直处于失明状态,对于画画,她简直不懂,就算最基本的笔法她也不会。更何况是画肖像呢。

    但事已至此,也只有硬着头皮去画了。画了一夜,换来废纸一堆。没有一个象的。但她仍不灰心。早晨吃些饭时,略睡一会,醒后接着画。这回,她翻了有关于画肖像的书藉。找到好几本,而且都是汉文的。

    青晴高兴,没想到宗弼野心狡诈,还挺杂学旁收。什么书都有。

    青晴在书里浸了一天一夜,终于有点头绪,提笔再画,虽然不像得多了。【通知:请互相转告网唯一新地址为。m】她心中高兴。,但比之前要好*。co第三日晚上,青晴就画成了一幅很神似的岳飞的肖像。